鐵譜分析技術是指通過對機械的潤滑油和液壓油內所含磨屑的大小、形狀、色澤分析,來判斷機械設備的故障和磨損程度的方法。該技術的核心是利用高磁場強度分量梯度的磁場,將油內的磨屑顆粒與油液、雜質分離,并按一定規律使其沉積于玻璃片上形成譜片,再利用鐵譜顯微鏡對鏡片上的磨屑進行觀測和分析。鐵譜分析中油液磨損顆粒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正常磨損顆粒
正常磨損顆粒主要來源于:機械的正常磨損期和磨合期。正常磨損期產生的磨粒是由于運動零部件表面的切混層發生局部剝落而形成的。通常這種磨粒表面光滑,尺寸較小,棱角較少,其長軸尺寸從0.5-15µm,厚度在0.15-1µm之間。磨粒形狀因子較大的磨粒約為10:1、0.5µm的磨粒約為3:1;而磨合期產生的磨粒,一般尺寸較大,形狀不規則,是由零部件加工表面殘留的磨削波紋和突起在磨損過程中被破碎而形成的。
2、 疲勞磨損顆粒
疲勞磨粒是高接觸壓力和循環應力作用下,表面產生點蝕或麻點而形成的,由剝落的實際材料構成。這類磨損的尺寸超過10µm,形狀因子約為10:1,平片狀,具有光滑的表面和隨機曲折的輪廓。受應力不大的摩擦副容易產生片狀疲勞磨損顆粒,受伸力較大的摩擦副表面容易產生塊狀的疲勞磨損顆粒。
3、 切削磨損顆粒
切削狀磨粒是由于一個表面傳入另一個表面而產生的。一種切削狀磨粒是由于較硬的零部件可能安裝不良或出現裂紋,造成硬的銳邊嵌入較軟的表面而形成的,其平均寬度為2-5µm,長度約為25-100µm。另一種切削狀磨粒是潤滑系統中的堅硬磨粒嵌入軟表面后伸出,在切削與之相對的零部件表面而形成的,這類磨粒尺寸較小,厚度小到0.35µm.切削狀磨粒多呈螺旋狀,圓圈形,曲線形。他的存在時設備摩擦副不正常磨損的標志。
4、 嚴重滑動磨損顆粒
嚴重滑動磨損顆粒產生的原因有兩種:擦傷和粘著磨損。擦傷磨粒是在高負荷和速度的情況下,磨損表面應力過高而產生的,其長軸尺寸在10µm以上,形狀因子約為10:1,磨粒表面有劃痕,且有直棱邊;粘著磨損產生的磨粒是由于過高的載荷或速度產生過熱而擊穿油膜,使零部件表面發生粘著而產生的,大多具有表面局部氧化跡象,通常還伴有大量的氧化物存在。
亞泰光電為您提供的磨損分析的方法是:鐵譜儀、鐵量儀、光譜儀、顆粒計數器。詳細的磨損分析方案請致電咨詢!